2008-08-11

三杯茶

三杯茶的圖像


因為看到阿孝老師的twitter 跑去買來看的書。
故事本身是很吸引人,但有些描述讀來挺累人的。
可以想像本書的撰寫和出版是有些目的的:募款、傳播理念、影響人們的想法…
覺得葛瑞格應該不是為自己的需要而寫這本書的吧!

「哈古.阿里的功課」是我讀來最有感覺的一章:

  • 葛瑞格說自己結婚了,
    塔瓦哈問他:你要給她父親多少隻公羊和山羊呢?
    (她的父親和我的父親一樣,已經過世了。)
    她離開她母親時有沒有哭?
    (她是先和我結婚後才告訴她母親的)

    這裡就讀到了他對巴勒斯坦女性處境的觀察,他在所有參加的婚禮中先到了:新娘們對永遠離開原生家庭的憤怒。

  • 這些圍著火跳舞的臉孔,需要的不是教導,而是幫助,而學校將是讓他們能夠幫助彼此的地方。

  • 哈古.阿里開口了:

    如果你想在巴提斯坦成功,你就得尊重我們的方式。
    「當你第一次跟巴提人喝茶的時候, 你是個陌生人,第二次你再喝茶,你就是我們的貴客,第三次你再和 我們一起喝茶,就已經成為家人,而對我們的家人,我們會願意為他做任何事,甚至是死。」
    「葛瑞格医生你必須花時間喝這三杯茶。我們雖然沒有受過教育,但是我們並不笨,我們已經在這裡居住生存了很久。」


    葛瑞格說:「我們美國人認為必須很快把事 情做完……哈吉‧阿里教我要花時間喝三杯茶,慢下來,像重視蓋學 校一樣的重視和工人的關係。他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,讓我知道從和 我一起工作的人身上,我有太多要學的……」

  • 在把村裡的大半財產給了剝削者後,他告訴葛瑞格這段話:他沒有辦法閱讀他那本美麗的可蘭經。
    「我不識字,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悲哀。我願意做任何事情,讓我村裡的孩子永遠不要知道這種感覺。我會付出任何代價,讓他們能夠擁有他們應得的教育。」

  • 「當時坐在他旁邊的我才知道」,摩頓森說「任何事情。任何我所經歷的困難,從我答應蓋學校那天開始,一直到經過漫長努力終於完成那天,比起他準備為村民所做的犧牲,根本不算什麼。那位坐在那裡不識字的老人,很少離開他在喀拉崑崙山的村子,卻是我見過最有智慧的人。」
    三杯茶的書名取得很好,哈古、阿里對三杯茶的說明也把這個故事的精髓勾了出來。

    謝謝翻譯者的用心和引介,讓我們可以讀到這個故事。
    攀登《三杯茶》文字高山 - 62天翻譯苦旅


    美國人到巴勒斯坦建校,摩頓森對過程中的一些反省,不斷讓我想到台灣諸多人對原住民部落教育的〞關心〞,少的大概就是哈古.阿里的陪伴和提醒吧。


沒有留言: